先谈谈对‘三要三不要’的理解……”
邓小平内室
卓琳有些焦急地倾听,可什么也听不见。
邓小平的庭院
空荡荡的院落,没有一点声音。
透过玻璃窗,依然可见一对对窥视的眼睛。
有顷,可见邓小平在室门口握住江青的手,说道:“不送了,请走好!”
江青:“谢谢!”转身大步走出室,傲慢地穿过庭院,步出大门。
卓琳从室走出:“谈得怎么样?”
邓小平:“不怎么样!毛主席叫她来,她不敢不来,谈得不好,她吹她那一套,水平不高。”
李秘书走出:“‘首长,胡乔木同志打来电话,问首长何时约他谈话?”
邓小平:“明天上午!”
中南海岸边
邓小平边龋龋踱步边说:“自从_L次我们谈话之后,我就成立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事致信中央:先由你胡乔木、昊冷西、胡绳、熊复、于光远、李鑫等组成。以后嘛,再吸收一些人,特别是年轻一点的,培养做理论工作。”
胡乔木:“我们这些人,从延安起就跟着主席,屈指算来,三十多年了!如果再不抓紧培养年轻人,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就有可能从我们的手中丧失。”
邓小平:“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理论队伍!你是我们党内有名的一支笔,先把打散的队伍组织起来,然后再写出有分量的理论文章来!”
胡乔木深沉地点了点头:“我考虑再三,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应当把邓力群同志吸收进来。我看调查文艺现状的工作,就交给他和于光远同志负责。”
李秘书大步走来:“首长,邓大姐自医院打来电话,请你去一下!”
三○五医院
周恩来穿着病号服坐在沙发上,有些激动地:“党的生门就要到了!虽说我已经收到马克思的请柬了,”他指着茶几上的文件,“可我也收到了令我高兴的三份厚礼!”
在周恩来的讲话声中摇出邓小平、叶剑英。
邓小平:“总理,是什么样的三份厚礼?”
周恩来拿起第一份文件:“这是你领导的国务院对前半年工作的总结。当我看到全国的工业、农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,我真是高兴啊!”
邓小平:“这与总理带病指导分不开的。”
周恩来:“不!主要是你坚决执行主席指示的结果。”他顺手又拿起第二份材料,“江青给主席写了一份检查,主席圈阅后送给了我。我阅后批了一句话,表示欢迎这一检讨,送请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传阅。你们二位先看看她这份检讨。”
邓小平接过江青的检讨看了一遍,在周恩来的批示后边写道:“同意总理的建议”。顺手转给叶剑英。
叶剑英看罢在邓小平批示后边也写下“同意总理的建议”。他深沉地说道:“主席用心良苦啊!”放在茶几上。
周恩来:“可他们这些人未必领主席的情!”他又拿起第三份材料,“剑英同志,你自己念吧!”
叶剑英接过材料一看,笑了:“事情是这样的:王洪文离京南下前,谁来主持中央日常的工作呢?我给主席写了这封信,力主由小平同志主持。没想到主席这样快批了。”
邓小平感慨地:“他们那几个人天天喊着夺权,可我们的剑英同志却主动地让权!我看这是剑英同志在七一就要到来的前夕,送给党的最好的礼物!”
周恩来:“我看这是主席送给党的最好的礼物!”
叶剑英:“是啊!小平同志是国务院第一副总理,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参谋长,现在又取代王洪文主持党的日常工作。三权集于一身,下半年就可以大刀阔斧地全面整顿了!”
在郁教授、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画面:
郁教授:“在邓小平的整体战略部署下,整顿很快进人总体战略阶段。不仅工业要整顿,交通运输要整顿,而且农业要整顿,财贸要整顿;不仅经济战线要整顿,而且科学技术、文学艺术、教育战线也要整顿;不仅军队要整顿,而且党更要整顿。从此,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顿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!”
牟记者:“随着我国经济基础全面整顿的铺开,势必要触及上层建筑―尤其是要进人自‘文化大革命’以来就被‘四人帮’控制的文艺领地。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的是,把整顿之风吹进文艺领地的是毛泽东……”
毛泽东书房
毛泽东双手捧着一封来信,吃力地审视着。旋即又拿起笔在信上批示。画外音:
“周扬一案,似可从宽处理,分配工作,有病的养起来并治病。久关不是办法。请讨论酌处。”
邓小平走进,静静地看着毛泽东吃力地写着。
毛泽东把笔一放:“是小平同志到了吧?你先坐下,我对林默涵同志的来信批了几句话。”
邓小平感情地:“主席,你的白内障必须动手术了。”
毛泽东:“先不谈我治白内障的事
第六集01(2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